《生而為人》影評:通過雙性人的鏡頭,探索了強迫手術和雙性人轉變的有害影響

通過雙性人主角的鏡頭,《生而為人》探索了強迫手術和雙性人轉變的有害影響。

《生而為人》影評:通過雙性人的鏡頭,探索了強迫手術和陰陽人轉變的有害影響

臺灣雙性人問題的複雜關係始於20世紀50年代,2021電影《生而為人》揭示了當代對雙性人的誤解,以及他們面臨的持續的暴力。

《生而為人》講述了一個名叫石楠的小男生的故事。石楠開始出現腹痛和尿中帶血的症狀。一位泌尿科醫生告訴石楠的父母,他們的孩子是雙性人,正在經歷每月的月經。醫生要求做染色體檢測,並建議父母批准變性手術以匹配染色體結果。

在對石男恐懼的反應和對他是否能遵守性別規範(如結婚和生孩子)的焦慮的混合中,父母選擇不告訴石男他的情況。結果是一種侵入性和強制性的醫療程序,將石楠變成了一個年輕的女孩,以使他的性別與他的XX染色體一致。但這種不受歡迎的手術導致了一種新的身體和精神上的焦慮,讓石南心煩意亂。

定義雙性

《生而為人》影評:通過雙性人的鏡頭,探索了強迫手術和陰陽人轉變的有害影響 01

術語「雙性人」是一個廣泛的範疇,指的是有激素、染色體或生殖器變異的人,不符合社會期望。當代的生物科學並沒有把性定義為一種嚴格的二元性,而更像是一種多層次,一種高度多變的性質。雖然口頭上對性的理解還沒有跟上科學的步伐,但這些定義並不新鮮。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有人認為對性別二元論者的審訊更具批判性。

因為「雙性人」一詞包含了如此廣泛的生物學變異——從那些非典型但無害的染色體模式到接受生殖器移植手術的嬰兒——也有同樣廣泛的「雙性人」經歷。有些人一出生就被認定為「雙性人」,而另一些人直到青春期甚至更晚才發現自己是「雙性人」。

例如,南非奧運會運動員卡斯特爾·塞門亞(Caster Semenya),當時她被要求接受性別驗證測試,以確定自己是否有資格參加女子體育比賽。雖然塞門婭是順性別女性,但檢測發現她有XY染色體,這引發了一場關於“性別”的討論。

不幸的是,這種對雙性體的醫學化很常見。對於明顯的雙性嬰兒,醫生和父母通常會選擇變性手術,使孩子的生殖器看起來更規範。這可能會導致長期的創傷,特別是對雙性人來說,他們對自己出生時的性別感到焦慮不安。

雙性隐喻

《生而為人》影評:通過雙性人的鏡頭,探索了強迫手術和陰陽人轉變的有害影響 02

雖然《生而為人》講述的是雙性人面臨的掙扎,但它遇到的一個問題是,需要為可能不熟悉這個術語的普通觀眾定義什麼是雙性人。這部電影敏銳地意識到,更熟悉跨性別故事的觀眾可能會誤解它對雙性人經歷的質疑。雖然這些聲明有時顯的有些笨拙,但對於那些可能還不瞭解變性人群體之間差異的普通讀者來說,這些免責聲明是潛在的必要的。

在臺灣,雙性人問題在20世紀50年代首次浮出了風口,當時一名名叫謝建順的士兵因為除了男性和女性生殖器外,還有一個正常工作的女性生殖系統而被推到了全國的聚光燈下。雖然他明確表示希望保持男性身份,但醫療顧問建議他變性為女性。這種被迫的轉變,以及作為女性成功地重新融入社會的敘事,重新塑造了身份,轉變為跨性別女性。在很多方面,石楠的故事反映了20世紀臺灣的這一奇觀,也凸顯了人們對雙性人權利的困惑。

像石楠一樣,他不僅在努力理解雙性人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麼,而且還在為被迫進入一個女孩的新生活而掙扎。這使他極度痛苦,與父母疏遠。當他最終以新的性別和名字開始在一所新學校交朋友時,石楠仍然會在看到術前照片時哭泣,並把自己過去的生活想象成一個死去的但仍將永遠陪在他身邊的弟弟。這種喪失身體自主權的感覺,以及醫療強制,生來就是人類的人,似乎很關心如何儘量減少對其信息的混淆。

如果石楠的手術被解讀為雙性跨性別焦慮症的隱喻的話,石楠關於服用雌激素藥丸是危險的斷言是正確的;由於石楠不想變成女人,激素治療是不必要的。然而,從跨性隱喻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把對身體自主權的主張變成了對醫學過渡的批評,這是對他人的肯定。不幸的是,社會對雙性人問題的無知迫使人們做出額外的解釋,這偶爾會阻礙《生而為人》的闡述,但這部電影在這方面做得很好。

醫療創傷

《生而為人》影評:通過雙性人的鏡頭,探索了強迫手術和陰陽人轉變的有害影響 03

生而為人影評: 是一部令人難以忘懷的電影,它結合了人體恐怖電影的一些美學,以及對醫學界反雙性人和反同性戀歧視的明確社會批判。影片用不祥的配樂,突出了圍繞著那些被認為是用來幫助和治癒的機構的怪異不安,它通過揭示潛在的歷史和持續的針對雙性人的醫療暴力來實現這一點。當石楠的父母最初撒謊說手術只是為了去除身體感染時,這部電影讓觀眾思考,會發生什麼?

雖然與其他LGBTQI+運動和里程碑相比,臺灣當代關於雙性人權利的討論較少,但臺灣擁有顯著的雙性人行動主義。例如,臺灣雙性人活動人士趙健於2008年創立了雙性人倡導組織Oii-Chinese,並於2018年創辦了泛亞雙性人亞洲(pan-Asian intersex Asia)。致力於消除雙性人的汙名,推進反歧視和仇恨,並提倡在雙性人達到知情同意的年齡之前不做不可逆轉的外科手術。越來越多的雙性人激進主義正在抵制有害的「常態」醫學化,以追求所有人的尊嚴和身體自主權。在這種臺灣激進主義的背景下,《生而為人》巧妙地促成了一場越來越明顯的關於身體自治和LGBTQI+人群醫療的對話。

《生而為人》預告片影片

2 則留言

  1. 感謝你們對這電影的中肯評語,但對於整篇文章中以「陰陽人」稱號去稱呼雙性人主角,這讓很多雙性人感受不舒服!
    陰陽人這個舊稱號,是以往民間沒知識水平的人,對性器官發育與眾不同的雙性人的指罵或侮辱,歧視性和具有侮辱意味的語言和用辭,現在在台灣是不受歡迎的!
    現在聯合國、台灣政府和大多數華人雙性人,都已拒絕這不尊重當事人的稱謂。我們也一直在頓促台灣性平處監察網絡上的不恰當用語!
    懇請你們文章也修訂用辭,不要讓台灣雙性人國民和華人雙性人感到被冒犯。

    「台灣雙性人人權」及「華人雙性人聯盟」聯合回應

發佈回覆給「台灣雙性人人權 Taiwan Intersex Human Rights」的留言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